2010年6月1日 星期二

23歲女竟墮胎17次 (星島)2009年3月31日 星期二 06:30

(星島日報 報道)「母親的抉擇」○八年度首十一個月,已接獲二百零七宗未婚媽媽求助個案,較○七年度同期上升一成半,當中三成五個案、即約七十二名未婚媽媽更非首次懷孕,或已曾墮胎。有年僅二十歲的未婚媽媽直言,她的廿三歲朋友更曾墮胎十七次,又指每次往內地墮胎只需二千元。民建聯 建議政府加強學生的性教育,亦可選擇透過互聯網和教育電視灌輸正確性知識。
  據「母親的抉擇」的數字顯示,○八年度頭十一個月共接獲二百零七宗未婚媽媽的求助個案,有一百三十五宗、即六成五個案屬首次懷孕,反映高達三成五、即約七十二宗個案涉及的未婚媽媽,在求助前曾經懷孕一次或以上,情況嚇人。
  「有個廿三歲朋友曾墮胎十七次,由於朋輩間都缺乏性知識,只知道到內地墮胎每次只需二千元。」今年二十歲的欣欣(化名)已育有一名三歲兒子,她說,十六歲第一次懷孕後選擇墮胎,但半年後再次懷孕,由於喜歡小孩,她不理男友反對,堅持誕下麟兒。直至兒子半歲時,兩母子開始受到男友毒打,她後來更發現男友有第三者,當時一時衝動,曾想抱子跳樓,慶幸獲街坊勸喻,未致弄出人命收場。
  只有中三學歷、現時失業的欣欣坦言,過去工作時因需請產假而受到歧視,最後更被炒魷魚。她指,「生活最困難莫過於政府的託兒服務不足,而需聘請專人湊仔仔,每個月金額高達五千元。」但被問到是否後悔未婚產子,欣欣不禁流淚道,「決定要生時已知道生活艱苦,但每日回家看到仔仔便會感到高興。」
  民建聯立法會 議員李慧琼認為,母親的抉擇的求助數字,並未反映事實的全部,因為並非所有未婚媽媽都會選擇求助。她呼籲,政府應由小學開始加強性教育,如透過教育電視或互聯網灌輸正確性知識;而家長亦應與時並進,明白家庭性教育的重要。
  婦產科專科醫生余啟文相信,該名墮胎十七次的廿三歲女生,誤將墮胎視為避孕方式,但長遠來說,她可能面對提早閉經、子宮頸鬆弛及子宮內膜黏連等問題,令日後再想產子時,增加小產及早產機會。

11 則留言:

  1. 的確有時墮胎似乎合理,但生命真的這樣不值得尊重嗎?當墮胎變得合情合理時,會否成為我們不負責任的藉口?
    廿三歲墮胎十七次,她的做法真的合情合嗎?
    Joseph Cheng

    回覆刪除
  2. 因懷孕、生產會嚴重影響母親的健康而墮胎,我是諒解的。
    也明白現代人為何因為生活、財政上的壓力而墮胎。
    但文中女生廿三歲墮胎十七次,這樣不珍惜自己和生命,她應該不是需要墮胎而是避孕的方法吧!

    回覆刪除
  3. LAU CHI HO說:

    因懷孕、生產會嚴重影響母親的健康而墮胎,我是諒解的。
    也明白現代人為何因為生活、財政上的壓力而墮胎。
    但文中女生廿三歲墮胎十七次,這樣不珍惜自己和生命,她應該不是需要墮胎而是避孕的方法吧!

    回覆刪除
  4. 文中提及廿三歲女生墮胎十七次,誤將墮胎視為避孕方式,這未免太愚昧了。合理的墮胎是大家所能理解與明白的,唯如此荒唐的墮胎十七次,確實是踐踏了生命及人的價值了。

    回覆刪除
  5. 佐倉吹雪提到

    二十三歲的女子墮胎十七次?
    其實為什麼在性行為的時候,男方不做預防措施?
    為了一時之快感就這樣犧牲嬰兒的生命實在太不能容忍。
    (墮胎多次, 還可以有生育能力嗎?我不清楚,我覺得這女子像一個性行為的機器)

    令人髮指

    回覆刪除
  6. 墮胎十七次,好難令人相信。他們把性看作為一種遊戲,換取快樂的一種工具。女方不愛自己身體,男方顯得自私。

    回覆刪除
  7. 是否墮胎這是一個十分吊詭的問題,對懷孕的女性來說,這是她預期的生命?抑或是不預期出現?這生命為他末來帶來甚麽影响?但我相信墮胎對任何一位曾進行的女性來說,在他一生中是不會消失的記憶,我們週邊的人很難理解對其的影响,但我相信總有失落及遺陷的感覺。

    回覆刪除
  8. 墮胎17次~就甘睇數字係好難令人相信~我估計由於心智既未成熟~再加上在家庭得不到溫暖~在渴望被愛之下~形成女方事事會滿足男方需求~當男方要求性時~女方會願意付出~結果就攪到墮胎收場~

    回覆刪除
  9. 大家想想..是十七次...我想每個人都有感覺,有神論者便都是神的子民。離題一下,我們有否一點像如堂上戲中那些牧師一樣...

    回覆刪除
  10. 我想, 道德上來說, 只要是忠於一個自己所愛的, 就合理的了.

    從經濟和現實生活角度來看, 是因為有沒有錢照顧孩子而已. 倘若那對戀人是有錢的話就沒問題.

    從心理成熟度來看, 又怎樣?

    是的, 部份年輕男女情到濃時性交, 而其後當雙方感情轉淡時, 胎兒/嬰兒就成了一個問題. 這樣看來, 不錯, 他們好像心理上未懂得處理這些事情.

    可是, 其實即使是成年人的例子, 也經常能在新聞中看到, 丈夫有外遇後妻子攬著兒女跳樓燒炭等自殺的事件. 那麼, 就不一定是因為年輕人心理上未懂處理這些問題, 而是感情打擊對不論成年還是年輕人也有著一定程度上的影響.

    事實上, 經傳媒報道, 或社工/家庭計劃指導會等機構所得出的資訊, 大都只因為求助人遇到問題才去求助的, 所以只觀看在這些求助個案中看到的大多是發生了問題的, 經傳媒報導就使大眾認為年輕性交或生育就是有問題.
    相反, 我們看不到的是有多少年輕人性交及有胎兒/有嬰孩後仍然沒問題的例子. 因為沒問題的, 社工等就不會去跟進, 傳媒也不會用來炒作.

    在很多年輕男女因墮胎或生孩子的求助個案中發現大部份都有問題就當為整個社會年輕男女生孩子都有問題嗎? 總不能像特首那樣在一些"自己人"多的場合聽到"起錨"的聲音大就說社會大部份人是支持政改方案的吧...

    回覆刪除
  11. 起錨?實在很吵耳,很虛偽,我都不知道這詞語是什麼意思呢。

    家庭計劃一定要周詳,不應該等到懷孕才發現什麼都有問題,例如經濟。俗語有所謂──無錢不要學人結婚生仔。年青人都好像很喜歡性行為,其實性行為有什麼好?如果只是維繫雙方的感情,未免太兒戲。

    回覆刪除